顾宁辰孟卓钰 番外热门推荐 第268章(第1页)
r>
有一种说法,比较可信,但难以考证。
周朝后期春秋战国时,拥有泰沂族血脉的诸侯国被称为“诸华”,而拥有黄帝血脉的诸侯国则被称为“诸夏”。
我们知道,先秦时期文化大爆炸,形成了百家争鸣,主要原因就是周王室失去话语权。
诸子百家中有许多言论跟周皇室口径不一致,于是便出现了一些相互矛盾的观点。
例如,《竹书纪年》对禅让制的否定与夺权描述。
到了战国末期,七雄之一的秦国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原,嬴政成为了始皇帝。
毋庸置疑,秦王室是泰沂族首领伯益的后裔,属于最初的“华族”。
所以,嬴政当了皇帝后,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,上古史己经被儒生们打造的似是而非,“华族”己不见于当时的典籍,这意味着始皇帝的皇位不算正统,是靠军队武力取得,而仅靠军事立国是无法持久的。
怎么办?
于是,历史上有名的“焚书坑儒”爆发了,但作用不大,或者说篡改己经根深蒂固,最终秦朝历二世而亡,仅存十西年。
《左传》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:“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”。
裔指的是黄帝后裔,“裔不谋夏”的意思是黄帝后裔不得图谋推翻夏族建立的政权;“夷不乱华”意思类似:夷族不得扰乱华族建立的政权;否则都有违血脉亲情和礼法传统。
这里夷族就是“泰沂”(包括大禹以后的东夷族)族,也表明泰沂族与华族存在着血脉联系。
上古时,华族首领与夏族首领一样,都是昊神伏羲的后裔,都拥有“君权天授、替天牧民”的正统性。
少昊、帝喾、虞舜、伯益、夷羿、商汤等泰沂族首领,与黄帝、颛顼、唐尧、大禹、夏启等夏族首领,他们都是华夏人的祖先。
如果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是历史事实,大家祖先同源是主要的原因。
息者考解,上古泰沂人是华夏人的